殡葬革新 要防止走老路

来源:网络整理日期:2019-01-04 08:43 浏览:

  政府切实尽到监管责任,增强殡葬产品成本的透明性,完善殡葬服务价格监督措施,斩断殡葬行业的暴利链条,还原殡葬产品的公益本质,比单纯减免基本殡葬费用更值得期待
  郭立场
  昨天,民政部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清明节工作的通知》。民政部称,将探索把告别厅租用、骨灰生态葬法等纳入基本服务项目范畴,这也意味着骨灰生态葬法将有望由政府来买单(3月1日《京华时报》)。
  去年,民政部下发《关于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的指导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全国火葬区将全面建立基本殡葬服务保障制度,群众的基本殡葬服务今后将由政府买单。此次通知中,民政部表示,要争取提标增项扩面,合理调整基本殡葬服务减免补贴标准,探索将告别厅租用,普通骨灰盒、纸棺,骨灰生态葬法等纳入基本服务项目范畴,并扩大惠民殡葬政策受益面,尽快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进一步增大惠民幅度。透过民政部殡葬改革的政策,不难看出其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亦让人对惠民的殡葬改革充满期待。然而,殡葬涉及历史传统和文化传承,改革起来有着不小的难度,唯有惠民政策的出台还远远不够,关键是如何落实到位,让好制度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厚养薄葬,我国历朝历代都如此倡导,试图以此来减少以至消灭死人同活人争土地的现象。在殡葬体制改革方面,相关部门做了很多工作,对殡葬市场也有所放开,殡葬途径从土葬发展到火葬,再从火葬后保留骨灰进一步改进到不留骨灰,鼓励生态葬法,实现了政策的稳步推进。然而,在传统殡葬观支配下的殡葬活动中,夹杂封建迷信色彩的殡葬并未绝迹。在民间,安葬逝者追求“入土为安”,认为只有传统土葬可以保全逝者的尸体,这样其灵魂才能得到安息,其“真身”才能得以转世。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便出现了很多人千方百计谋求传统土葬或骨灰“二次土葬”的怪现象。现实生活中,活人墓遍地开花,豪华墓价堪比房价,一度让人产生“死不起”的喟叹。有论者叹曰,如果任由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相信所有人最终都会被这个行业宰上一刀。有关部门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规定禁止,但是收效甚微,甚至越演越烈。
  制度的作用在于通过对个人或组织行为的激励与约束而形成一定的可行的社会秩序,推行殡葬改革的目的是倡导文明节俭的丧葬习俗,减少群众丧葬负担,节约耕地,保护环境。但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在推行殡葬改革工作中,重火化、轻治理的问题相当严重,很多群众将亲属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再次装棺埋葬,堆建坟头,大操大办,原来的丧葬陋习丝毫未改,只是增加了遗体火化这一道程序,成了“穿新鞋走旧路”。这样做不但没有省钱,反而让群众增加了费用,多了负担。“以人为本”立法理念的缺失,势必会导致人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挫伤,影响改革的深入推进。

  如何使传统文化得到尊重,使城市和农村的公民利益受到有效的保护,并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理性选择,将会成为今后殡葬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笔者以为,殡葬改革推而难进的原因决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也不是发一两个文件就能解决的问题。要想实行殡葬改革首先就得改变人们的观念,要想改变人们的观念就必须得建立一种能够代替土葬风俗功能的新制度,其根本在于立法,在于依法行政。否则殡葬市场将更加混乱,解决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将成为空想。从这个意义上,政府切实尽到监管责任,增强殡葬产品成本的透明性,完善殡葬服务价格监督措施,斩断殡葬行业的暴利链条,还原殡葬产品的公益本质,这比单纯减免基本殡葬费用更值得期待。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